群展
象征的游戏
2022.01.15 - 02.28
艺·凯旋画廊荣幸宣布将于2022年1月15日推出艺术家群展“象征的游戏”,呈现陈欣、汪一和徐大卫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将持续到2月28日。

陈欣、汪一和徐大卫是三位常驻上海的艺术家,他们都毕业于绘画专业,在过去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绘画也一直是他们展开语言探索和自我表达的主要媒介。本次展览呈现了三位艺术家的部分近期作品。其中陈欣以简练的色彩和线条勾画出一系列象征着艺术家特定观念的花卉和人物肖像,由此去探讨——并以图像的方式去弥合——当代社会现实和思想中存在的种种人为的割裂和对立。汪一的灵感则来自于西方童话和旅行的经历。但他的作品并未着力于情节的发展或人物的形象,而是营造出带有象征主义风格的特定时刻和场景,以此表达内心的情绪和精神。徐大卫的作品也是对于非现实场景的描画,但更为依赖于直觉和想象。他的创作常常开始于画布上“自动”的涂抹,慢慢地描画出一片内心的风景,希望从而“实现某种现实之外的思考和心理对话。”

尽管这三位艺术家有着不同的手法、主题和观念,但也存在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他们都以较为抽象的方式来塑造画面主体和场景,都擅长于创设出想象中的对象或空间,并由此来蕴藉和倾注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更进一步的是,他们所描绘的这些非现实对象和空间时而是浪漫的和神秘的,时而又是矛盾的和阴郁的,观众可以明显地从中读出现代人所特有的孤独、不安和困惑。这些都是典型的当代画家对于现实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探索表达。

本次展览呈现了三个国内绘画实践的生动案例。这里可以补充提及的是,他们的创作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即在过去十多年里,绘画在国内外艺术生态中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过去一百多年间,绘画在摄影、观念艺术、社会介入和体制批判等各种新的艺术类型的冲击下被一再宣布已经死了。而种种观念、理论、社会运动、大众趣味以社会责任和政治正确的名义蜂拥而来的时候,画家似乎也已很难再安静地站在画布前展开工作了。但是,艺术的根本正在于它的个人性,因此艺术家大可在画室外了解和吸收各种新实践和理论,但当他站回到画布前的时候,他还是要回复到他自己。画布小小的平面空间让艺术家有机会继续坚持他的自我,甚至坚持迷茫、逃避、不正确,也坚持承认生命和世界的复杂与不可捉摸。本次展览的三位艺术家可以说正是这么一种艺术实践者,他们拒绝将绘画工具化,而将画布和生命融合在一起,真诚地用画笔来涂抹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和思考。
陈欣
陈欣近期作品用架上绘画与装置去探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在工具理性主导下,人们在自由意志、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向往与缺失。

她的架上绘画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感性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作品。这样的探索来自于:当下对工具理性的的夸大,让我们与情感的距离越来越远,个人情感表达的环境/土壤发生着转变。以情感为中心的体验在网络中显得微不足道却也会荒诞的被瞬间放大,数据在抹去自由的同时,内心的情感在压抑中反复循环。

画面带有隐喻的气息,植物形象的介入显示出对理性桎梏下的反思,它同时也象征着每一个微小的却具有丰富性的个体。植物的姿态与气息带来了生长的力量,抵抗碎化的生活,获得时间的延伸。它们从不掩藏,自信的姿态给予了我们面对当下处境,以及女性问题的启示。
了解更多 >
汪一
汪一曾长期接受写实绘画的训练,临摹、体会欧洲经典绘画的技法,这些经历赋予他在造型上优秀的把握能力。他的画面结构稳定,线条和色彩处理都灵动而使画面富有神韵。

汪一从童话故事里提炼并描绘出一个个由颜料的涂抹、流淌、交叠和晕染所构成的图像空间,而这个图像空间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蕴含着艺术家的情绪和感受的个人内心空间,或者说是艺术家逃离日常,而让思想和情感得以栖身和驰骋的空间;艺术家正是在这些空间中实现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独立的、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
了解更多 >
徐大卫
徐大卫的作品几乎完全基于想象,是更为主观和直觉式的表达。他说自己的创作常常开始于一片空白,并没有叙事的脚本或者事先的计划。他总是从画笔在画布上“自动”涂抹开始,画面内容在涂抹中慢慢成形。这种方式也就赋予了这批作品更加自然和顺畅的情绪流露,带有更为神秘的气氛。

徐大卫的创作倾向于直觉,感性的,更注重情感、情绪的投射与内在的表达。作品围绕着不同的物体置换组合与转换变化,来营造一些焦虑忧郁的、紧张的、矛盾的、沉重的、神秘荒诞的、趣味性的氛围。画面中时常出现的不明形状物体,作为一种不合常理的存在物,试图打破原本熟悉的环境与正常的图像叙事,制造一种陌生感。希望通过创造一种现实与虚幻并置的奇幻物理空间来实现某种现实之外的思考和心理对话。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