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动态
关音夫个展「2718 kg」将于11月13日在龙美术馆开幕
2025.11.08




展览名称
2718 kg


艺术家
关音夫


策展人

崔灿灿



展期

2025.11.13 - 2026.01.11


地点
龙美术馆




凯旋画廊艺术家关音夫将于2025年11月13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呈现其最新个展「2718 kg」。本次展览由崔灿灿担任策展人,展出关音夫近年创作的二十余件作品。

2718 kg是展览的主题,也是展览作品的重量,它是作品的事实,也是事物的本质。

这样的主题,基于关音夫对物质的考量,他想创作一批与重量有关的作品,来重塑艺术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作为物质,任何一件绘画作品都有其重量,它是绘画作为物质存在的事实。但基于这个事实,我们赋予绘画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含义,以超越它的唯物,来形成意义

无论是具象绘画,还是抽象绘画,无论它承载了什么样的指示、隐喻、比拟,颜料、色彩、体积和重量,都是本质的存在。这是关音夫工作的起点,也是目的。在这个起点或是存在之外,便是我们的解读、想象与精神的投射,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建立在物质之上的修辞部分。

然而,关音夫的工作并不是使用这个修辞,而是指出这个修辞,并深化这种揭示。于是,关音夫的绘画从物开始,以最简单的颜色、重量、形状、层次,通过修辞,和它们可能承载的诗意与想象,创造有关物质与其可能性的词典。在这个词典中,并没有真实的现实,只有由物质的多变性对比性组成的故事。

表现总是双向的。一方面,关音夫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关于物质的单词,关于物质与形式如何创造了视觉、图像、感知和精神的谜语,让观众去思考绘画的本质:它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另一方面,这些作品自身,又无可避免的具有修辞的功能,物质的重量,创造出美感,又最终转化为精神的重量,以显露关音夫对永恒、普遍性和力量、变化、生机永动的追逐。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回溯了关音夫近5年间的艺术工作。在颜色系列中,我们呈现了关音夫如何逐一地对颜色形状体积重量等绘画元问题的实践,又如何在此之上生长出内容与形式、真实与虚构的精神辩证。之后,这些普遍性的思考,又回到了他个人的主体性,他的生活、经验、环境,对文化身份的自觉选择。在巨大的黑白系列中,关音夫尝试用多年前累积的表现主义和舞台美术的基因,来建立黑色、灰色、白色之间中国式的哲思,寻找物质、力量、留白和戏剧性的关系。于是,他的作品又总是在绘画、设计、浮雕和舞台之间,以模糊图像、物、空间之间的边界。

在展览最后,关音夫借由简单而又本质的黑色,试图建立一个与艺术史上的白色相反的感知系统,来召唤色彩中蕴含的精神象征:从有限的物质,如何抵达无限的精神。亦如黑暗的属性,黑色让事物变得隐匿、模糊而又神秘。或者说,黑色诞生于一个更为古典和不可测的遥远历史,总是有着某种预兆性。

这些最新的黑色系列,像是对极简主义中一生穷极白色的罗伯特·莱曼,或是创造了色彩的百科全书的约瑟夫·阿尔伯斯的致敬。关音夫借用他们的方法,传递着极简主义以来丰富的遗产。但又和他们高度的工业化、知识化不同,关音夫没有牺牲感性的世界,他渴望将抽象的形式,引向具有更为极简精神的东方:那些古老的神秘力量,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意的留白,或是悠久的温暖、克制与拙朴,并发展出有关重量的含义。

或者,我们换一个朴实又简单的说法,就像他只是以重量给作品命名。关音夫是中国用颜料最多的艺术家,也是少有的没有调色板的画家,他的作品始终致力于对颜色、重量、物质的研究,并成就了他独有的标签。



策展人:崔灿灿
20251021







艺术家
关音夫
关音夫,1975年生于中国黑龙江省,200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一直以来,他持续探索着颜料的多重物质属性。颜料所承载的色感被充分展现,他通过设定色彩关系来构建空间秩序。与此同时,颜料受重力和张力的共同作用,在基底上形成或薄或厚的色块。舒缓、迟滞的节奏在其画面上形成了独特的“惰性美学”。此种美学使画作成为了具身性的事物。不同厚度的色块宛若肤与肌,这两个身体意象对应着关音夫创作里轻质、厚重两条线索。其今年的若干“物转向”暗合着“新物质主义”的前沿思潮。他亦力图穿透绘画表面,向着精神深处探寻。那些形态各异的色块迈上了精神性剧场的舞台。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