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动态
ART021 HONG KONG 博览会 展位1F-08
2024.08.25






凯旋画廊
将于2024年8月29日至9月1日参加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大楼富艺斯亚洲总部举办的首届ART021香港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画廊展位1F-08


此次艺博会上,画廊甄选了方力钧关音夫、娄申义王亚彬维尔纳·巴特纳徐渠 共计六位艺术家的精品佳作。





ART021香港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尊贵藏家预览

08/29    13:00 - 20:00
08/30    13:00 - 15:00


公众日

08/30    15:00 - 20:00
08/31    13:00 - 20:00
09/01    13:00 - 18:00


场馆地址

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大楼富艺斯亚洲总部






艺术家
方力钧
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邯郸,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年7月1日入住圆明园,并逐渐形成圆明园画家村。1993年创建宋庄工作室并逐渐形成宋庄画家村。2014年创建“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库”。

方力钧曾在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德国国家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城市美术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瑞士阿丽亚娜陶瓷博物馆、意大利都灵市立现代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台北市立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上海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合美术馆等美术馆及画廊等重要机构举办过个展。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众多群展。作品被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路德维希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荷兰STEDELIJK博物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福冈亚洲美术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日本广岛现代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等众多公共机构收藏。

出版个人画册、图书《方力钧:编年记事》、《方力钧:批评文集》、《方力钧:作品图库》、《方力钧:云端的悬崖》、《方力钧:禁区》、《方力钧版画》、《像野狗一样生存》等50余本。并被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20余所国内大学院校聘为客座教授。1993年,作品《系列二之二》登上《纽约时报周刊》封面。
了解更多 >
艺术家
关音夫
关音夫,1975年生于中国黑龙江省,200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一直以来,他持续探索着颜料的多重物质属性。颜料所承载的色感被充分展现,他通过设定色彩关系来构建空间秩序。与此同时,颜料受重力和张力的共同作用,在基底上形成或薄或厚的色块。舒缓、迟滞的节奏在其画面上形成了独特的“惰性美学”。此种美学使画作成为了具身性的事物。不同厚度的色块宛若肤与肌,这两个身体意象对应着关音夫创作里轻质、厚重两条线索。其今年的若干“物转向”暗合着“新物质主义”的前沿思潮。他亦力图穿透绘画表面,向着精神深处探寻。那些形态各异的色块迈上了精神性剧场的舞台。
了解更多 >
艺术家
娄申义
娄申义,1973年12月出生于浙江绍兴上虞丰惠县城,198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9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1997年毕业后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至今。

娄申义的绘画取材广泛,多与其少年时代的阅读经验有关,《西游记》、佛经、田园风光、异域景观和肖像是他最常涉猎的。在经历了多种样式的绘画实践后,近十年来,娄申义越发偏爱勾线填色的简单技法,用马克笔来勾勒线条,用不经调和的纯色来上色,从而获得简明有力的视觉快感。

娄申义以孩童般的眼睛去感知。“我觉得幼稚是一种智慧,表面到一定程度,也就深刻了。”
了解更多 >
艺术家
王亚彬
王亚彬,1974年生于河南,1994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系,现生活工作于河南郑州和安徽黄山。

王亚彬作为中国当代绘画的代表人物,擅长运用西方绘画技艺展示东方的山水人物风景。他说:“以东方美学思想和中国文化为核心汲取西方艺术的形式和语言,是我在艺术上的选择”。

他的绘画一直呈现出丰富的面貌和连贯的线索,从敏锐的内心体验出发,将复杂的思想情感融入进绘画语言,每个阶段的作品都独树一帜,在不同的经验和感悟之中,以多变的主题,在延展中不断推进,完成艺术语言转型。
了解更多 >
艺术家
维尔纳·巴特纳
维尔纳·巴特纳(Werner Büttner, b.1954,德国)1954生于德国耶拿,1973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法律,1977年迁至汉堡,1977-1985年与格奥尔格·赫罗尔德(Georg Herold),马丁·基彭博格(Martin Kippenberger)和阿尔伯特·奥伦(Albert Oehlen)共事,1989-2021年任职德国汉堡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目前艺术家生活工作在盖斯特哈赫特。

维尔纳·巴特纳近年个展包括:“绘画 1981-2022”(Max Hetzler画廊,德国,2023)、“维尔纳·巴特纳”(Max Hetzler画廊,德国,2022)、“最后的演讲”(汉堡美术馆,德国,2021;目前巡展至The Ranch画廊,纽约,美国,2022)、“我的工作室里没有布景”,Simon Lee画廊伦敦空间,英国,2021、“漏水的钥匙孔”(CFA画廊,德国,2020)、“图像1979-2019”(CFA画廊,德国,2020)。近年群展包括:“过去总是现在-对1947年后作品的重新思考”(汉堡市立美术馆,德国,2021)、“纸本作品5”(Max Weber Six Friedrich画廊,德国,2021)、“向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致敬”(柏林当代美术馆,德国,2020)、“纸本作品4”(Max Weber Six Friedrich画廊,德国,2020)、“八十年代作品/概念摄影”(马乐伯画廊,美国,2020)。

此外,巴特纳的作品还被全球范围内许多重要机构和基金会收藏。如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法国国家当代艺术基金会、德国汉堡美术馆、奥地利路德维希现代艺术博物馆基金会、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德国慕尼黑现代美术馆。
了解更多 >
艺术家
徐渠
徐渠,1978 年生于中国江苏 ,2007年硕士毕业于布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 ,获得自由艺术和实验电影专业,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

徐渠通过艺术实践传达其对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他的创作核心在于探寻不同维度和领域内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始于对社会现实敏锐深刻的洞察,徐渠由目光所及的细微处出发,见微知著,穿梭于不同价值体系和审美经验,延伸出对于社会系统运转间关联的反思。基于他对于自身思索凝练且清晰的呈现方式的追求,徐渠在艺术实践中针对不同议题选择适宜的媒介,他的艺术实践呈现出多元性,涉及绘画、行为、影像、 装置和雕塑。  

徐渠近期个展包括:《涌现》,凯旋画廊,北京,中国;《无恶不欢》,南山社,西安,中国,2023;《降临》,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2023;《中轴线》,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韩国 ,2023;《复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21;《直线》,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国,2021;《旷野》,亚纪画廊,台北,中国,2020;《成色》,MDC画廊,香港,中国,2019;《混沌》,MDC画廊,米兰,意大利,2019;《疼痛》,天线空间,上海,中国,2018。徐渠在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法国巴黎)、K11 艺术基金会(中国香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泰康空间(中国北京)、OCAT 上海馆(中国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中国上海)、龙美术馆(中国上海)、广东时代美术馆(中国广州)、松美术馆(中国北京)、和美术馆(中国佛山)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参加过群展。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