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评论
展览评论|鲍栋写许宏翔:错图 Displaced Images
2022.10.11




许宏翔的作品并不提供那种意义明确的图像,既避免明确的象征性,也回避夺目的奇观性,他选择那些常见的被“美化”的图,免费图片库里常见的那些美学正确的图,但把它们打乱,再搭配,按照一种背景、中景、前景的结构,以及静物、风景、人物的要素去搭配。在这个过程里,许宏翔毫不忌讳PS的痕迹,那些不合理的透视,生硬的剪切,比例失衡的形象关系,经常露出马脚的重复,或者故意让人尴尬的对称,以及对种种“正确”的不屑一顾都袒露无疑。


不仅只是图像,就绘画性而言,这些作品也犯着各种“错误”,制造着种种不和谐,那些无厘头的乱笔,心血来潮的荧光恶墨,刮洗过后的浮泛浅白……虽然趣味上的犯规早已经显得不够前卫不够坏,但在绘画美学上却对应了这个时代在视觉(抑或不仅仅是视觉)上表现出的特有混沌,一种极度丰富的虚无。今天的生活世界充满了现象,却几无话语,换句话说,所见的现实无法得到真正具有解释力的描述,丧失了卢卡奇意义上的总体性。


如果要追溯这种历史状况的原因,那或许就是人类所构造的这个世界已经逐渐脱离了控制,从资本、技术到图像。最初意识到并尝试把握这一处境的,正是摄影与历史前卫艺术,它们用一种非有机、非自律的艺术去解放、更新我们的认知,并试图再次塑造我们的自觉,虽然这一企图最终实现的只是艺术“怎样都可”的合法性。甚至,这种“怎样都可”已经蔓延进了日常生活美学领域,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那些永远正确的图像几乎完全统治了我们的公共领域。


陈述这一历史背景与现状,是为了给讨论今天的艺术锚定一个坐标,在一个无错的美学标准下,怎么样才能出错?在许宏翔这里,他追求的是呈现出现象上的复杂性,不管是图像内容还是绘画语言,抑或是艺术媒材和技法。这种复杂性(Sophisticated)既是对判断的搁置,也是对经验的沉溺,甚至包含着对绘画表面的炫耀,如我们所见,许宏翔的作品并不节制,反而在图像内容和媒介技法两个层面上都有点铺陈,前者回应图像世界,后者回应绘画本身。


不得不提及的是许宏翔的版画背景,版画曾经就是一种大众图像,现代图像经验的技术源头是摄影,其前身是版画,而作为历史前卫艺术基本语法的拼贴也早已蕴含在了版画工作方式中。就作品构造的方式而言,许宏翔的绘画来自一种版画思维,它们并不是试图给观众提供——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的幻觉,而让我们清醒的意识到这些只是图画。

在一个社交媒体图片渐渐代表了几乎每个人身份的时代,那种小感动小反叛的绘画是容易的,有情绪有立场也是简单的,有难度的绘画是沉入这个时代本身但又在悄悄偏离。换句话说,今天的当代性必然包含着对不合时宜的不合时宜,它们肯定是美的,但是美得无意志,它们是审美安全的,但又有一丝不安分,让你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哪儿出错了。


哦,对了,“错图”,实际上是许宏翔电脑桌面上的一个文件夹。





艺术家
许宏翔
许宏翔,1984年出生于湖南长沙,2007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许宏翔的艺术创作形式多围绕绘画展开,项目式带有叙事情节的组画和以风景为主的布面油画是他一直以来并行的两个创作方向。“图像”、“身体”以及“绘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其多年在多媒介绘画项目中探讨的主题,而那些使用大量浓郁色彩等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架上绘画是那些主题的切片。 

许宏翔个展包括:“许宏翔:逍遥”(震旦博物馆,上海,2024)、“许宏翔:新开铺、黑石铺、大托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长沙,2023)、“许宏翔:错图”(艺 ·凯旋画廊,北京,2022)、 “许宏翔:热土野望”(湖北美术馆,武汉,2021)、“Xu Hongxiang: One Night while Hunting for Fearies”(LOFT8 画廊,维也纳,2019)、“许宏翔:黑夜未至”(艺 ·凯旋画廊,北京,2018)、“许宏翔个人作品展”(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北京,2014)。个人项目包括:“LaILaI湖的昼与夜:许宏翔澳洲驻留项目”(LaILaI美术馆,墨尔本, 2023)、“艺术家驻留计划:野格实验”(星合艺术中心,三亚, 2021)、“洗牌 Parallel Vienna 2018”(维也纳, 2018)、“李强”(长沙,2016)、“下地”(长沙,2016)。部分群展包括:“存在之网:生命的网络”(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新加坡,2025)、“只不过时间尚未到来”(大气层空间,南京,2024)、“对话:北京画廊协会美术馆巡展”(山西省当代美术馆,太原,2024)、“比邻共潮生:中国与东南亚艺术邀请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2024)、“追随兔子:藏品概况及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反响”(列奥尼格美术馆,奥地利,2023)。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