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动态
方力钧NFT作品在加密艺术平台Outland发售
2022.02.22




近一年中,NFT的热潮在艺术世界中正持续发酵,区块链技术与艺术的关联性日渐紧密。2022年2月22日,作为早已被全球艺术界所熟知的艺术家关于创作新可能性的一次探索,方力钧于新兴加密艺术平台Outland(www.outland.art)发售NFT作品Elemental(中文名“金木水火土”)。该作品由2022件数字陶片NFT盲盒组成,包含了200张静态图片,共10个版本,以及 22 个单版动画。凝聚了艺术家对物质与虚拟世界关系的思考。

对此,Outland平台创始人Jason Li先生与薛梅女士表示:“在Outland平台与大家的首次见面之时,我们很荣幸能够邀请到方力钧老师加入其中。作为当今最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方力钧老师的创作在中国与全球的当代艺术史中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而此次方力钧老师在NFT领域的探索,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成熟艺术家,于创作中不断生发的活力与思考。这样对于未知世界可能性进行的持续探究与实践,正与我们建立Outland平台的初衷不谋而合。”


公售时间:2022/2/23 9:22am(北京)

官方平台:Outland(www.outland.art)




用自洽的创作逻辑激发艺术新思考

 

Elemental传达了物质元素汇聚时强烈的碰撞、裂变和可能性,以及它是如何激活人类感知与未知。它将艺术家画作中常见的秃顶人物与土、水、火和空气的表现结合起来。每张图片的构图都传达出强烈碰撞的冲击力。

Elemental的灵感来自于方力钧的陶瓷作品,艺术家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探索物质和触觉的媒介,也是一种通过技术创新而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在每一个NFT中,一个带有肖像的陶瓷板模型漂浮在一个让人联想到环境混乱的抽象环境中,呈现偶然与必然、永恒与脆弱、创造与消失之间的悖论。

对于Elemental系列作品中所呈现的绘画和烧制质感,其创作过程糅合了复杂的工艺,艺术家更是沉醉其中,“任何一块泥巴, 任何一块色料,任何一种工具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主流NFT作品中高纯度的色彩和像素化的图像风格不同的是,陶片的图像完全由手绘完成,图像中主体和背景的结合类似于版画的色层叠加,这样的组合为非数字原生艺术家提供了NFT项目创作机制上的空间。最终的NFT作品也正是艺术家融合了金木水火土所有元素的符号价值的结果。

从早年学习陶瓷,到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再到成为最早一批被世界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方力钧的从艺之路回应了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他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样本,从原有创作方法论过渡到NFT的作品形式,描绘着一条逻辑自洽的线索。在由Outland拍摄的纪录片中,方力钧回顾了创作生涯中的难忘时刻,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张力赋予了这位出生于1960年代的艺术家独特的生命体验。

而今天,在数不胜数的OpenSea NFT作品中,留住观众的或许不只是悦目的图像。对此,方力钧早已给出了答案:“希望观看者在离开画面之后还能回味起作品,这才是好艺术的标准。”究其根本,NFT价值所在仍是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及其所构建的共识,这正契合了方力钧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艺术家
方力钧
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邯郸,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年7月1日入住圆明园,并逐渐形成圆明园画家村。1993年创建宋庄工作室并逐渐形成宋庄画家村。2014年创建“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库”。

方力钧曾在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德国国家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城市美术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瑞士阿丽亚娜陶瓷博物馆、意大利都灵市立现代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台北市立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上海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合美术馆等美术馆及画廊等重要机构举办过个展。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众多群展。作品被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路德维希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荷兰STEDELIJK博物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福冈亚洲美术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日本广岛现代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等众多公共机构收藏。

出版个人画册、图书《方力钧:编年记事》、《方力钧:批评文集》、《方力钧:作品图库》、《方力钧:云端的悬崖》、《方力钧:禁区》、《方力钧版画》、《像野狗一样生存》等50余本。并被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20余所国内大学院校聘为客座教授。1993年,作品《系列二之二》登上《纽约时报周刊》封面。
了解更多 >